有关信息显示,去年我国彩电生产呈现下降趋势。据调查,各大商家的彩电销售也在最近一段时期走向低潮,火爆了一年的彩电市场在年尾忽然变得沉寂,似乎预示着全行业正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彩电业的成长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著名彩电生产企业,使我们有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抗衡的砝码;而且彩电由奢侈品向必需品转化更使消费者能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曾以280亿的投入给国家带来4500亿回报和20万个就业机会的行业陷入低迷?
彩电业的困顿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年中席卷全国的彩电价格大战。几个著名彩电企业的“价格联盟”不仅没有带来价格的坚守,反而引发了全行业的集体跳水。短短两个月,降价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那时,关于谁是谁非的争论就颇多,持不同观点的人纷纷各抒己见,而今彩电业效益滑坡已成定论,人们不禁要怪罪到价格战身上。
实际上,中国彩电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产品不断降价的过程。从1996年以来,我国彩电市场上的规模降价就有8次,只不过去年的降价之前有看似坚挺的“价格联盟”,所以格外引人注意而已。
降价带来利润的缩小是必然的。在降价过程中,就不断有企业站出来倒苦水,声称价格已到谷底,再无利润空间。不仅如此,在疯狂价格战的压迫下,企业为了不落后,只能压缩成本、节约耗费,甚至略去一些生产销售程序,致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去投入新品研制,时间一长,受损的不仅是利润,还有产品的质量、品牌和信誉。看来,彩电业效益下滑,价格战脱不了干系,但价格战是根本原因吗?
现实的情况是风光的彩电市场背后,供需关系却严重失衡。统计结果表明,去年各大彩电厂家累计库存600万台,而且这些甩不出去的彩电大部分都是技术陈旧的产品。业内人士称,如果不打价格战,效益可能不会有这么多下滑,但库存量却可能突破千万台,更多的淘汰产品将被闲置,即意味着今后更多的企业将会亏损。
其次,我国彩电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彩电业形成了一股盲目争“大”的风气,认为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占领市场,即便面对巨大的库存,仍没有放慢扩大生产的速度。这种盲目求大付出的代价就是生产出大量技术含量低、电路程式落后的产品。
应该看到的是,追求生产规模的根源是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一直走的是模仿和引进的老路,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而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扩大生产规模生存,从而导致过度竞争,供求关系失衡,以至于价格战此起彼伏,使彩电业滑向危险。这在国内一些二流彩电生产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
有位著名家电企业老总说,价格战不可怕,可怕的是战后该输的没有输,该赢的也没有赢。一些市场份额小、技术含量低、自我发展能力差、原本应在价格战的较量中“死去”的企业,却在地方政府的强行补血中“活”下来,反过来又对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构成威胁,其结果是伤了企业,伤了消费者,也伤了整个彩电市场的健康发展。
价格战不可怕,我们必须通过价格战让市场去选择哪个企业能够留下来;企业亏损也不可怕,如果亏损能够唤醒彩电企业告别过去的盲目与浮躁,以务实的心态重新审视明天,懂得以规模降低成本获得的利润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以速度经济和创新能力获得的更高利润才是未来立身之本。